一、選擇七俠五義的緣起

 

雖說「七俠五義」這本小說並不如四大奇書或是紅樓夢如此受矚目,但他以「俠義」為題材,現在廣受大眾歡迎的武俠小說,某程度上一定也受到「七俠五義」的影響;身為一位武俠小說喜好者,想要了解武俠世界,除了在看現代武俠小說三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經典巨作,或是如溫世仁等後起大師之作品外,去看看前面的作品,絕對是必要的。而水滸傳由於情節人物從小到大接觸了不少,七俠五義倒是只知道有包公展昭和王朝馬漢幾個人物,想要多多了解。因此便選擇了這部小說。

 

二、七俠五義的故事大要

 

七俠五義本身的故事非常簡單,其以包公為中心,輔以七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以及小俠艾虎)、陷空島五義(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以及錦毛鼠白玉堂)和四勇士(王朝、馬漢、張龍和趙虎)之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的故事。其中有不少經典的故事如貍貓換太子、審烏盆、封御貓、忠烈祠題詩、萬壽山前殺命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

 

三、爐邊閒談

(一)淺評與精彩片段節錄

就同樣為古典小說作品,學生之前有先讀過「三國演義」,再者於觀完七俠五義後,也同時閱讀「紅樓夢」;就其武俠小說性質,學生已瀏覽完金庸先生全套,古龍先生、王度廬先生和梁羽生先生之作品或其他武俠小說家亦略有涉及。

 

然從此兩角度相較之下,七俠五義的故事性,顯得單薄許多,學生自己在讀時,直到歐陽春出場後,方有倒吃甘蔗的感覺,然這已是五十九回之事。此本小說為何不能廣受好評由此可窺知一二。

 

學生以為在歐陽春出場之前,係以包公斷案、收服群俠以及展昭行俠仗義為主軸,以雙俠五鼠(嚴格來說只有三鼠)四勇士烘托此二人如何高超。一開始會覺得有意思,但看久了,總是覺得群俠原來只有南俠一人是個人物!而包公斷案之處,亦無精彩可期之處,因其總是以包公一眼望穿被告面像不善,言詞閃爍便認定其為犯人,接著便是屈打成招,或碰巧的出現證據證人,千篇一律的訴訟過程,看久了其實也會膩。

 

學生淺見以為:前面確實不是很吸引人的。不論是和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作品;或是和現代武俠名著比較,七俠五義故事性實在是不如。

 

但,自五十九回北俠登場之後,可看性大幅提升,光是描寫北俠之出場便十分引人入勝。以下節錄五十九回、六十回及第六十一回:

1、首先是描寫歐陽春初次露面:「(包興)抬頭看時,見那邊靠窗有兩人坐在那哩,一個是碧眼紫髯,一個是少年英俊:俱是氣度不凡,令人好生羨慕。你道此二人是誰?那碧眼紫髯的,便是北俠,複姓歐陽名春,人稱他紫髯伯……」此先寫歐陽春相貌不凡。歷史上也有一人碧眼紫髯,看倌道是誰?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這可是傳說中黃龍下凡,大富大貴之像。可知此相貌有多奇特又有威儀!且與南俠展昭齊名(看倌是否有想到金庸先生天龍八部裡寫的「南慕容,北喬峯」呢?),綜合以上種種,讀者一定都會很期待北俠將如何逞能。

2、接著寫到太歲莊馬剛之惡奴向張老漢「暴力討債」之事。於第六十回,當丁兆蘭問問北俠對剛剛惡奴討債之看法時,北俠卻似乎很膽小。請看此節錄:「且說歐陽爺與丁大爺在會仙樓上吃酒,自張老兒去後,丁大爺便向北俠道:方才眼看惡奴的形景,又耳聽豪霸的強梁,兄台心下以為何如?北俠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賢弟,咱們且吃酒,莫管他人的閒事。丁大爺聽了暗道:聞得北俠武藝超群,豪俠無比。如今聽他的口氣,竟是置而不論了。或者他不知我的心跡,今日初遇,未免含糊其詞,也是有的。待我索性說明了,看是如何。想罷又道:似你我行俠尚義,理當濟困扶危,剪惡除奸。若要依小弟的主意,莫若將他除卻,方是正理。北俠聽了連忙擺手道:賢弟休得如此。豈不聞窗外有耳,倘漏風聞,不大穩便。難道賢弟醉了麼?

丁大爺聽了,便暗笑道:好一個北俠,何膽小到如此田地?

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可惜我身邊未帶利刃。如有利刃,今晚馬到成功,也叫他知道知道我雙俠的本領人物。又轉念道:有了。今晚何不與他一同住宿,我暗暗盜了他的刀兒去行事。俟成功後,回來奚落他一場,豈不是件快事麼?主意已定,便道:果然小弟力不勝酒,有些兒醉了。兄台還不用飯麼?

北俠道:劣兄早就餓了,特為陪著賢弟。丁大爺暗道:我何用你陪呢!便回頭喚堂官,要了飯菜點心來。不多時,堂官端來。二人用畢,會鈔下樓,天剛正午。

丁大爺便假裝醉態,道:小弟今日懶怠行路,意欲在此住宿一宵。不知兄台意下如何?北俠道:久仰賢弟,未獲一見。今日幸會,焉有驟然就別之理。理當多盤桓幾日為是。劣兄惟命是聽。 丁大爺聽了,暗合心意,道:我豈願意與你同住,不過要藉你的刀一用耳。正走間,來到一座廟宇門前。二人進內,見有個跛足道人,說明暫住一宵,明日多謝香資。道人連聲答應。即引至一小院,三間小房,極其僻靜。二人俱道:甚好,甚好。放下行李,北俠將寶刀帶著皮鞘子掛在小牆之上。丁大爺用目注視了一番,便坐對面閒談。

丁大爺暗想道:方才在酒樓上,惟恐耳目眾多,或者他不肯吐實。這如今在廟內,又極僻靜,待我再試探他一回,看是如何?因又提起馬剛的過惡,並懷造反之心。你若舉此義,不但與民除害,而且也算與國除害,豈不是件美事?北俠笑道:賢弟雖如此說,馬剛既有此心,他豈不加意防備呢? 俗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豈可唐突?倘機不密,反為不美。丁大爺聽了更不耐煩,暗道:這明是他膽怯,反說這些,以敗吾興。不要管他,俟夜間人靜,叫他瞧瞧俺的手段。

到了晚飯時,那瘸道人端了幾碗素菜,饅首米飯,三人燈下囫圇吃完。道人撤去。彼此也不謙讓。丁大爺因瞧不起北俠,有些怠慢,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了。誰知北俠更有討厭處。他鬧了個吃飽了食困,剛然喝了點茶,他就張牙咧嘴的哈氣起來。丁大爺看了,更不如意。暗道:這樣的酒囊飯袋之人,也敢稱個字,真令人可笑。卻順口兒道:兄台既有些困倦,何不請先安歇呢?北俠道:賢弟若不見怪,劣兄就告罪了。說罷,枕了包裹,不多時便呼聲震耳。丁大爺不覺暗笑,自己也就盤膝打坐,閉目養神。

及至交了二鼓,丁大爺悄悄束縛,將大衫脫下來。未出屋子,先顯了個手段,偷了寶刀,背在背後。只聽北俠的呼聲益發大了,卻暗笑道:無用之人,只好給我看衣服。少時事完成功,看他如何見我。連忙出了屋門,越過牆頭,竟奔太歲莊而來。」上面這段描寫,和北俠素未謀面的丁兆蘭以及諸位讀者,想必也都對北俠大失所望。前五十八回,南俠是多麼神勇而豪氣干雲,怎地北俠如此窩囊。丁兆蘭的嘲笑可真是道盡讀者心聲,但這也是作者妙筆所在。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3、描寫丁兆蘭的輕功卓絕,技藝高超,但就在準備行動時卻發生了一些意外。請看第六十回節錄:「(丁兆蘭)看了看牆垣極高,也不用軟梯,便飛身躍上牆頭。看時,原來此牆是外圍牆,裡面才是院牆。落下大牆,又上里面院牆。這院牆卻是用瓦擺就的古老錢,丁大爺窄步而行。到了耳房,貼牆甚近,意欲由房上進去,豈不省事。兩手扳住耳房的邊磚,剛要縱身,覺得腳下磚一跳。低頭看時,見登的磚已離位,若一抬腳,此磚必落。心中暗想,此磚一落,其聲必響,那時驚動了人,反為不美。若要鬆手,卻又趕不及了。只得用腳尖輕輕的碾力,慢慢的轉動,好容易將那塊磚穩住了。這才兩手用力,身體一長,便上了耳房。又到大房,在後坡里略為喘息。只見僕婦、丫環往來行走,要酒要菜,彼此傳喚。丁大爺趁此空兒,到了前坡,趴伏在房檐竊聽。 ……

(因聞得馬剛稱孤道寡)這不除卻,如何使得。即用倒垂勢,把住椽頭,將身體貼在前簷之下。卻用兩手捏住椽頭,倒把兩腳撐住檁空,換步到了檐柱。用腳登定,將手一撤,身子向下一順,便抱住大柱。兩腿一抽,盤在柱上。頭朝下,腳向上,哧、哧、哧順流而下,手已扶地。轉身站起,瞧了瞧,此時無人,隔簾往裡偷看。見上面坐著一個人,年紀不過三旬向外,眾姬妾圍繞著胡言亂語。丁大爺一見,不由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回手抽刀。

罷咧!竟不知寶刀於何時失去,只剩下皮鞘。猛然想起,要上耳房之時,腳下一跳,身體往前一栽,想是將刀甩出去了。自己在廊下手無寸鐵,難以站立。又見燈光照耀,只得退下。見迎面有塊太湖石,暫且藏於後面,往這邊偷看。

只見廳上一時寂靜。見眾姬妾從簾下一個一個爬出來,方嚷道:了不得了!千歲爺的頭被妖精取了去了。一時間,鼎沸起來。丁大爺在石後聽得明白,暗道:這個妖精有趣。想是此賊惡貫已滿,遭此兇報。倒是北俠說著了,惡有惡報,絲毫不爽。我也不必在此了,且自回廟,再作道理。想罷,從石後繞出,臨牆將身一縱,出了院牆。又縱身上了外圍牆,輕輕落下。」各位看官應該也於此時大略想到,馬剛的人頭是哪個「妖精」拿下了。

4、真相大白!拿下馬剛人頭的「妖精」,正是看似懦弱的歐陽春!但歐陽春的刀不是被丁兆蘭拿走了嗎?各位看倌還記得嗎?丁兆蘭的刀突然不見了,他以為是飛垣走壁時掉的,其實卻是被歐陽春暗中抽走了!這真是精采絕倫的描寫,以對比及烘托手法,把個北俠寫的讓人真真對他的本領五體投地!先寫北俠的「懦弱」,再故意細細描寫丁兆蘭的輕功(丁兆蘭於第三十回已出場,讀者豈不知丁兆蘭之本領高強?這邊故意細緻描寫丁兆蘭之本事,可見是故意要以此烘托北俠技高一籌),最後於六十一回再寫出北俠為何喬裝妖怪殺了馬剛,不但勇,而且有計謀,可說是「粗中有細,可愛極了。」這最精彩的部分,且就節錄第六十回和第六十一回:「丁大爺將皮鞘交付北俠道:原物奉還。仁兄何時將刀抽去?北俠笑道:就是賢弟用腳穩磚之時,此刀已歸吾手。丁大爺笑道:仁兄真乃英雄,弟弗如也。北俠道:豈敢,豈敢。丁大爺又問道:姬妾何以聲言妖精取了千歲之頭?此言何故?小弟不解。北俠道:凡你我俠義作事,不要聲張,總要機密。能夠隱諱,寧可不露本來面目。 只要剪惡除強,扶危濟困就是了,又何必諄諄叫人知道呢。就是昨夕酒樓所談,及廟內說的那些話,以後勸賢弟再不可如此。所謂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方於事有裨益。丁兆蘭聽了,深為有理,連聲道:仁兄所言最是。又見北俠從懷中掏出三個軟搭搭的東西,遞給丁大爺道:賢弟請看妖怪。

兆蘭接來一看,原是三個皮套做成鬼臉兒。不覺笑道:小弟從今方知仁兄是兩面人了。北俠亦笑道:劣兄雖有兩面,也不過逢場作戲,幸喜不失本來面目。丁大爺道:噯呀!仁兄雖是做戲呀,然而逢著的也不是當耍的呢!北俠聽罷,笑了一笑,又將刀歸鞘擱起,開言道:賢弟有所不知。劣兄雖逢場作戲殺了馬剛,其中還有一個好處。丁大爺道:其中還有什麼好處呢?小弟請教。望乞說明,以開茅塞。北俠道:那馬剛他既稱孤道寡,不是沒有權勢之人。你若明明把他殺了,他若報官,說他家員外被盜寇持械戕命,這地方官怎樣辦法?何況又有他叔叔馬朝賢在朝,再連催幾套文書,這不是要地方官紗帽麼?如今改了面目將他除卻,這些姬妾婦人之見,他豈不又有枝添葉兒,必說這妖怪青臉紅發,來去無踪,將馬剛之頭取去。況還有個胖妾嚇倒,他的痰向上來,十胖九虛,必也喪命。人家不說他是痰,必說是被妖怪吸了魂魄去了。他縱然報官,你家出了妖怪,叫地方官也是沒法的事。賢弟想想,這不是好處麼?丁大爺聽了,越想越是,不由地贊不絕口。」讀至此,真是不由得豎起大拇指,稱讚北俠是條好漢子。

上述這幾段如此精彩,一掃前五十八回之千篇一律。且北俠於此回出場後,學生認為其活躍程度及人物之形象鮮明度甚至大於了廣為大眾所知的南俠展昭!

(二)烘托手法

作者非常善於這種烘托式的描寫,描寫南俠也是用這種方式,尤其是以錦毛鼠白玉堂來襯托展昭,把個展昭寫的智勇雙全,本領高強!於層層烘托中,最上層的人物變是包公了。因為他收服群俠,能使其為之所用。除了斷案神準,這也是作者表達包公之賢的手法。

這種手法的好處是人物「等級分明」;但也有其壞處,便是彼此高來高去,有些角色沒有特別描寫其本事或有特別烘托,就變得不太受注目,例如盧方,五鼠的大哥,雖然有第四十九回金殿試藝的橋段,可是還是讓大家不太注意盧方這人。身為五鼠之首,且其初登場回數甚早(第三十一回),到了最後第一百回仍無太大表現,確實讓人有些失望。

(三)描寫人物鮮明

七俠五義還有一個好處,便是於其所著力描寫的人物,該人物之性格都會非常鮮明。如南、北俠、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公孫策、趙虎等等,真是活靈活現。其中最成功的,學生以為是翻江鼠蔣平,雖然不是第一主角,但其知足智多謀,心思細膩,玩弄敵人於股掌之間,可真是活靈活現。且蔣平善水,然小說中群俠大多不諳水性,因此很多水上或水中打鬥,只能靠蔣平,蔣平往往也不讓讀者失望,總是漂亮地讓壞人惡貫滿盈。趙虎的角色也描寫得很好,他愣頭愣腦的,但為人急公好義,豪爽直接,第五十八回有一段堪為代表,一看便知趙虎為人,且看第五十八回節錄:「(公孫策)說道:今日我等雖奉相諭款待五弟,又算是我與五弟預為賀喜。候明日保奏下來,我們還要吃五弟喜酒呢。白玉堂道:只恐小弟命小福薄,無福消受皇恩。倘能無事,弟亦當備酒與眾位兄長酬勞。徐慶道,不必套話,大家也該喝一杯了。趙虎道:我剛要說,三哥說了。還是三哥爽快。回頭叫伴當,快快擺桌子端酒席。登時進來幾個伴當,調開桌椅,安放杯箸。展爺與公孫先生還要讓白玉堂上座,卻是馬漢、王朝二人攔住說:住了,盧大哥在此,五弟焉肯上坐?依弟等愚見,莫若還是盧大哥的首座,其下俟次而坐,倒覺爽快。徐慶道:好!還是王、馬二兄吩咐的是。我是挨著趙四弟一處坐。趙虎道:三哥,咱兩個就在這邊坐,不要管他們。來、來、來,且喝一杯。說罷,一個提壺,一個執盞,二人就對喝起來。眾人見他二人如此,不覺大笑,也不謙讓了,彼此就座,飲酒暢談,無不傾心。 」全書中趙虎可真是個活寶,往往讓人莞爾一笑,趙虎雖然不是最厲害的,但他的形象卻比四勇士中廣為人知的王朝、馬漢來的更鮮明。

(四)現代武俠小說中七俠五義的影子

雖然上述批評甚多,但其實現代武俠小說,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七俠五義的影子。例如說像剛剛描寫丁兆蘭輕功,這麼細的描寫,很像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特色:一招一式清楚打給讀者看。或是像「翻江鼠」蔣平其貌不揚,卻是以智取勝,這種形象是否有點像是《書劍恩仇錄》裡的「武諸葛」徐天宏?當然還有很多地方,不勝枚舉,只是這幾處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五)煮酒論英雄──談喜歡的角色

1.北俠歐陽春:真是叫人不想喜歡角色都不行!甫出場便以高超技藝取馬剛頭,就讓人為之神往。除了大概是全書中武功最高的人外,其粗中有細,心思之縝密,實不下蔣平智化。且為人除惡濟弱,當仁不讓,卻往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把一個「俠」字活脫脫的演繹出來。且在這一百回中,只有北俠沒有攀附他人,獨來獨往,俠影萍蹤。這種沒有名利的大胸襟,讓人真的很欣賞。綜合以上幾點,北俠真的是全書中學生最喜歡的角色。

2.翻江鼠蔣平:他其貌不揚,卻是個智多星,第三十一回丁兆蕙便形容蔣平的相貌「身材瘦小,形如病夫」;又說他的為人「機巧伶便,智謀甚好」。他的水性非常好,「能在水中居住,開目視物」,所以被稱為「翻江鼠」。關於他的水性,節錄第四十九回金殿試藝的一段,便可窺知:「天子往下一看,見他(蔣平)身材矮小,再搭著匍匐在地,更顯葳蕤。及至叫他抬起頭來,卻是面黃肌瘦,形如病夫。仁宗有些不悅,暗想道:看他這光景,如何配稱混江鼠(這邊是怕『翻江』對天子不敬所以改成『混江』)呢?無奈何問道:你既叫混江鼠,想是會水了?蔣平道:罪民在水間能開目視物,能水中整個月住宿,頗識水性,因此喚作混江鼠。這不過是罪民小巧之技。

仁宗聽說頗識水性四字,更不喜悅。立刻吩咐備船,叫陳林:進內取朕的金蟾來。少時,陳伴伴取到。天子命包公細看,只見金漆木桶之中,內有一個三足蟾,寬有三寸按三才,長有五寸遵五行,兩個眼睛如琥珀一般,一張大口,恰似胭脂,碧綠的身子,雪白的肚兒,更趁著兩個金睛圈兒,周身的金點兒,實實好看,真是稀奇之物。包公看了讚道:真乃奇寶。

天子命陳林帶著蔣平上一隻小船。卻命太監提了木桶。聖上帶領首相及諸大臣,登在大船之上。此時,陳林看蔣平光景,惟恐他不能捉蟾,悄悄告訴他道:此蟾乃聖上心愛之物,你若不能捉時,趁早言語。我與你奏明聖上,省得吃罪不起。蔣平笑道:公公但請放心,不要多慮。有水靠,求借一件。

陳林道:有,有。立刻叫小太監拿幾件來。蔣平挑了一身極小的,脫了罪衣罪裙,穿上水靠,剛剛合體。只聽聖上那邊大船上,太監手提木桶,道:蔣平,咱家這就放蟾了。說罷,將木桶口兒向下,底兒朝上,連蟾帶水俱各倒在海內。只見那蟾在水皮之上發楞。陳林這邊緊催蔣平:下去,下去!

蔣平卻不動。不多時,那蟾靈性清醒,三足一晃就不見了。蔣平方向船頭將身一順,連個聲息也無,也不見了。

天子那邊看的真切,暗道:看他入水勢,頗有能為。只是金蟾惟恐遺失。跟睜睜往水中觀看,半天不見影響。天子暗說:不好!朕看他懦弱身軀,如何禁得住在水中許久。別是他捉不住金蟾,畏罪自溺死了罷?這是怎麼說!朕為一蟾,要人一命,豈是為君的道理。正在著急,忽見水中咕嘟嘟翻起泡來。此泡一翻,連眾人俱各猜疑了:這必是沉了底兒了。

仁宗好生難受。君臣只顧遠處觀望,未想到船頭以前,忽然水上起波,波紋往四下里一開,發了一個極大的圈兒。從當中露出人來,卻是面向下,背朝上,真是河漂子一般。聖上看了,不由地一怔。猛見他將腰一拱,仰起頭來,卻是蔣平在水中跪著,兩手上下合攏。將手一張,只聽金蟾在掌中呱呱的亂叫。天子大喜道:豈但頗識水性,竟是水勢精通了!真是好混江鼠,不愧其稱。忙吩咐太監,將木桶另註新水。蔣平將金蟾放在裡面,跪在水皮上,恭恭敬敬向上叩了三個頭。聖上及眾人無不誇讚。見他仍然踏水奔至小船,脫了衣靠。陳林更喜,仍把他帶往金鑾殿來。」

由上便可知道蔣平的水性了。

而他的胸有韜略,智計甚多,且看蔣平計盜解藥救馬漢、離間白玉堂與韓彰、獨龍橋擒白玉堂、智激白玉堂主動投案等等。這些都是他運用智謀而「不戰屈人之兵」的高處。

至於蔣平的武功如何,可以推測應該是頗高。他的武器是兩根鋼刺,但常常描寫都是以暗殺之方式一刺結果對方。第八十五回有一水中戰鬥可看出蔣平武功應屬高超,且節錄之:「次日,蔣平惦記著捉拿水寇,提了鋼刺,仍然挑著水靠,別了眾人,言明剿除水寇之後,再來迎接先生與千總,並請毛家父子。說畢,出了莊門。仍是毛秀引至湖邊,要用筏子渡過蔣爺去。蔣爺攔阻道:那邊水勢洶湧,就是大船尚且難行,何況筏子。說罷,跳上筏子,穿好水靠,提著鋼刺,一執手道:請了。身體一側,將水面刺開,登時不見了。

蔣四爺水中行走,直奔了漩窩而來。約著離漩窩將近,要往三皇廟中去打聽打聽清平,水寇來否,再做道理。

心中正然思想主意,只見迎面來了二人,看他們身上並未穿著皮套,手中也未拿那鐵錐,卻各人手中俱拿著鋼刀;再看他兩個穿的衣服,知是水寇。心中暗道:我正要尋找他們,他們卻趕著前來送命。手把鋼刺照著前一人心窩刺來。說時遲那時快,這一個已經是傾生喪命。抽出鋼刺,又將後來的那人一下,那一個也就嗚呼哀哉了。可憐這兩個水寇連個手兒也沒動,糊里糊塗的都被蔣爺刺死,屍首順流去了。蔣爺一連殺了二賊之後,剛要往前行走,猛然一槍順水刺來。蔣爺看見,也不磕迎撥挑,卻把身體往斜刺裡一閃,便躲過了這一槍。

原來水內交戰不比船上交戰,就是兵刃來往也無聲息,而且水內俱是短兵刃來往,再沒有長槍的。這也有個緣故。原來迎面之人就是鎮海蛟鄔澤,只因帶了水寇八名仍回三皇廟,奉命把公孫先生與黃千總送至軍山。進得廟來,坐未暖席,忽聽外面聲聲吶喊:拿水寇呀,拿水寇呀!好歹別放走一個呀!務要大家齊心努力。眾賊聽了,那裡還有魂咧,也沒個商量計較,各持利刃,一擁的往外奔逃。清平原命兵弁不許把住山門,容他們跑出來大家追殺。清平卻在樹林等候,見眾人出來,迎頭接住。倒是鄔澤還有些本領,就與清平交起手來。眾兵一擁上前,先擒了四個,殺卻兩個。那兩個瞧著不好,便持了利刃奔至湖邊,跳下水去。蔣爺才殺的就是這兩個。後來鄔澤見幫手全無,單單的自己一人,恐有失閃,虛點一槍,抽身就跑到湖邊,也就跳下水去。故此提著長槍竟奔漩窩。

他雖能夠水中開目視物,卻是偶然見蔣爺從那邊而來,順手就是一槍。蔣爺側身躲過,仔細看時,他的服色不比別個,而且身體雄壯,暗道:看他這樣光景,別是鄔澤罷?倒要留神,休叫他逃走了。鄔澤一槍刺空,心下著忙,手中不能磨轉長槍,立起從新端平方能再刺。只這點工夫,蔣爺已貼立身後,揚起左手攏住網巾,右手將鋼刺往鄔澤腕上一點。鄔澤水中不能啊呀,覺得手腕上疼痛難忍,端不住長槍,將手一撒,槍沈水底。蔣爺水勢精通,深知訣竅,原在他身後攏住網巾,卻用磕膝蓋猛在他腰跟上一拱。他的氣往上一湊,不由得口兒一張,水流線道,何況他張著一個大乖乖呢,焉有不進去點水兒的呢?只聽咕嘟兒的一聲,蔣爺知道他嗆了水了。連連地咕嘟兒咕嘟兒幾聲,登時把個鄔澤嗆得迷了,兩手扎煞亂抓亂撓,不知所以。蔣爺索性一翻手,身子一閃,把他的頭往水內連浸了幾口。這鄔澤活該遭了報了,每日里淹人當事,今日遇見硬對兒也合他頑笑頑笑。誰知他不禁頑兒,不大的工夫,小子也就灌成水車一般。蔣爺知他沒了能為,要留活口,不肯再讓他喝了。將網巾一提,兩足踏水出了水面。」

殺雙賊,擒鄔澤,乾淨俐落,且都是一擊便中,由此可知蔣爺的武功應屬上等。

蔣平還有一個好處,便是他度量很大,剛進開封府的時候,趙虎見他貌不驚人,便很瞧不起他。當時他們要去找白玉堂和韓彰,一路上趙虎不太搭理他,甚至對他閒言閒語,但蔣平毫不介意。後來張龍、趙虎誤中奸計被擒,還是蔣平去救了他們。趙虎也因此由衷佩服蔣平。這情節不禁讓人想起三國演義裡面,關羽張飛一開始很不信賴諸葛亮,後來博望坡火燒夏侯惇之後,關、張才服了諸葛亮;也讓人想起歷史上的周瑜,當時任左都督。東吳老將程普時任右都督,心中很不平衡,他覺得自己出生入死,用盡畢生血汗才換來了今天的地位,今天這個小夥子也沒做甚麼,竟然地位比自己高,身為三朝元老的他當然不高興。因此對周瑜很不客氣,但周瑜也都忍了下來。最後也感動了程普,程普甚至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當然,蔣平也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在第六十四回他和韓彰重逢,那一段真的感人。

蔣平,雖然貌不驚人,但有勇有謀,心思縝密,胸襟廣闊。最可怕的不是他手上的鋼刺,而是其胸中自有數萬甲兵。在七俠五義中,雖然不是第一主角,但他的身手韜略,卻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是個非常可愛的角色。

3.趙虎:比較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偏丑角的角色。全書中,作者對於群俠稱呼慣於以其姓或是行序加上「爺」字,如展昭是展爺、白玉堂是五爺。這位活寶,作者卻以「愣爺」稱之,可推知這角色很寶。愣爺在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他喜歡「Cosplay」,曾兩度變裝出外訪查證據,而且都是他自己偷偷去的。當然,愣爺都有調查到證據,不過看他在想事情的時候,就不會給人一種像公孫策那樣子足智多謀的感覺,反而令人感到滑稽,很想看看他會出甚麼糗事。其實每次看到趙虎,都會不自主想到「無敵鐵金剛」裡的「阿強號」,總覺得趙虎也應該是長那個樣子,就是有一種明明傻不愣登卻又對自己有莫名自信的感覺,真的很有趣!看七俠五義,一定要好好觀察一下這個另類的俠客!

4.錦毛鼠白玉堂:其實我沒有很喜歡白玉堂這角色,只是這個角色非常有話題性,很值得一談。

白玉堂是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美少年。五鼠之中,個人覺得他是最出風頭的。作者極力描寫出這個少年。他本事高超,但做事情卻有幾分孩子氣。比方說他聽到展昭受賜「御貓」稱號,便覺得「五鼠」失色,而要逞能,幹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同展昭鬥氣。於是便有了「萬壽山殺命」、「忠烈祠提字」、「智盜三寶」等幾件轟轟烈烈、叫人拍案的經典橋段。

而白玉堂也是個極端的人,他可以非常俠義的散盡千金,支助顏春敏赴考路上的大筆開銷;但他的手段卻也可以毒辣,如第十三回,不由分說便削去了苗秀之妻的雙耳,雖是為行俠仗義,但面對一個婦人,且已制伏對方,在擁有完全優勢的狀態下,如此作法也忒狠毒。

不過正因為白玉堂如此任性、好強,本領也如此高超,才引出許許多多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尤其是當看重開封府眾人為擒拿白玉堂而如此大費周章,心裡還是會為白玉堂叫好。畢竟他確實以一己之力大鬧開封府,連仁宗皇帝都非讚賞他。真是英雄出少年!

不過很可惜,後來偶然翻到《續小五義》,發現白玉堂竟然開頭沒幾回就誤中陷阱,萬箭穿體而亡。

但這也是很後面的故事了。

至少在七俠五義裡,白玉堂確實是個特別而鮮明的角色。

四、結語:小五義是接續著下去的故事,可惜自己看書太慢,沒有辦法一次看完。不過光是這一百回,便可以想像道當說書人說著這些故事時,台下觀眾是如何受到吸引,每天不聽就會心很癢。畢竟這是一本寫著鋤強扶弱的故事,一直以來這種題材都非常受到傳統百姓歡迎。

這本書出於光緒五年(1879年),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洋人強大,橫行亞洲,百姓不論士農工商,都受到洋人很多欺凌,因此,這樣原本就非常受歡迎的鋤強扶弱的故事,也許在這樣的氛圍下,會得到更多回響,也因此他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學生以為,這本書雖然不是一本奇書,但就一本通俗的,僅供娛樂的小說來說,確實是很棒的一本書,非常值得一看。如果是武俠小說的愛好者,自然也是要看一下,相信當代武俠小說大師,在他們的武打或是行俠仗義的情節方面,或是說俠義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大概都會受到《七俠五義》影響才是,畢竟這本書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祖先之一。

總之,這本書對華人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從包青天、展昭之名在全世界華人圈中幾乎是無人不知,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通俗程度。這樣一本書,不去讀他也實在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一件事。

我會強烈推薦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要讀一次看看。是一生中必讀的經典作品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w8964 的頭像
    how8964

    紅塵情事揮不盡

    how89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